立博体育入口中心官网讯(记者 魏海勇 通讯员 孙彦钦)他被学生亲切地称为“小马哥”,学生们口口相传“大家千万不要选他的课,因为上他的课,你就不能玩手机、做作业了,会情不自禁地听他讲课”。他曾获学校首届“卓越教师”奖、学校“金石奖教金”奖、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,连续五年在学校教师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中排名前10%,连续两届获评“最受学生欢迎老师”称号,所授《C语言程序设计》和《网络应用与信息技术》两门课程,同时获评2018年“最受学生欢迎课程”,主讲MOOC课程《零基础学C语言》被认定为湖北省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,单次选课人数超13万,获评首届“中国最美慕课”称号。他就是计算机学院副教授、信息安全系党支部书记马钊,学校2020—2021年度“师德模范”。
在课堂上,马钊经常跟学生说:“要做一名优雅的程序员,精通代码简洁之道,追求代码之美,写出一段优雅的程序。”他认为,对于教师和课堂而言,也要追求“优雅”,其本质是一种高度和谐,需要教师们围绕教学全方位全过程全阶段不断打磨、不断淬炼、不断优化方可成就。他说:“教师唯有成就学生,才能成就自己的人生”。
严在当严处,爱在细微中
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活动内在规律的认知和体现,更是从事教学活动的一种信念。马钊的信念是“亲其师,信其道,乐其学”,这是出自《礼记﹒学记》中的一句话,意思是学生往往会因为尊敬和亲近一位师长,而开始喜欢他所主讲的课程,并且努力自觉学好。寥寥数语,道明了“良师+益友”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作用。
“严在当严处,爱在细微中”,这是马钊摸索出的对学生的“好”。担任192151班班主任期间,他发现大一新生还不太适应大学自主学习模式,他每周三天陪伴同学们一起集体晚自习;在同学们中秋想家了,他自费送去月饼;寒暑假给每一位同学家里寄上一封书信,让家长们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培养中来;班上的吕云龙、林赓两位同学急性病发作,他第一时间赶到医院,为他们垫付住院费……正是他的辛勤付出和支持,192151班获得五四红旗团支部、科创先锋班集体等称号,4人获得校优秀毕业生称号,9人进入国内顶级科研院所和高校深造,4人出国深造,同学们获各类奖学金和个人荣誉70余人次。
“介入青春,陪伴成长”是对学生最好的亲近。马钊发现,老师陪伴学生在一起的时间越多,学生越愿意去学习。除了课堂教学和上机练习之外,马钊在线上也一直陪伴学生,有问必答,与课堂内容同步分享各种资料和学习心得,对课程内容进行及时补充。期末考试前他陪伴同学们一起上机复习,解答迷惑。他还利用业余时间,为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义务做计算机等级考试辅导。每年开设全校通选课《信息与信息技术导论》,帮助同学们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,14次开课累计选课人数2000余人。
计算机等级考试考前义务辅导
做学生喜欢的老师,上学生喜欢的课
做学生喜欢的老师,上学生喜欢的课,这可能是每一位老师追求的梦想。“C语言就是我最喜欢的课程”,工程学院2021级新生郭云青说。马钊发现,朋友圈里有很多帖子,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:抢座位。越来越多的同学不再惧怕“C语言”,而是提前两三个小时来教室占座了。
2015年跨年夜,正好是马钊的“C语言”课,他原以为那晚可能会有很多同学请假甚至旷课,没想到大家全都坐在了教室里,令他非常感动。他和同学们一起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“C语言”课,用C语言给同学们送上新年祝福,带给同学们难忘的跨年课堂回忆。2016年的一天晚上,马钊上课的教室突然停电,顿时一片漆黑。他回忆:“正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,同学们齐刷刷地举起了手中的手机,打开电筒,照亮了教室,也照亮了我的心。当老师其实很幸福很值得。”
马钊曾多次在校内外的专业建设和教学研讨会议上作交流发言,其教学事迹和理念先后被多家媒体报道。对此,马钊很谦虚,“我发现有些教学理念,在教学实践中是行之有效的,但自己有时却‘知其然,不知其所以然’”。
一次偶然的机会,马钊去监考了一场教师资格证考试,考试中的一些题目引发了他的思考,“师生关系也是课程资源吗?”他回家查阅资料了解,师生关系是一种重要的隐性课程资源,以潜在的方式影响着教育教学。这让马钊意识到,教学是艺术,更是一门科学。教育理论博大精深,值得去好好研究。从那以后,马钊偶尔还会去刷教师资格证的模拟题,多有受益匪浅之感。
马钊和192151班马悬同学毕业前合影
教学必须做到“内容为王”
马钊始终认为,教育必须做到“内容为王”,丰富多彩的形式,最终都是为知识的内化和内容的有效传播服务。学生最终需要获取的是知识本身,而内容的好与坏,决定因素在教学准备。随着学院发展,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也在与时俱进,而马钊总是不怕辛苦,愿意上新课。从入校任职到现在,马钊一共上了19门不同的课程,这还不包括课程设计,这个数字令他自己都很震惊。
马钊看来,这些课程经验,成了今天的一笔“财富”,很多曾经“啃”过的内容,今天可以轻松自如地应用到新的课堂中。曾经开设的《信息与信息技术导论》《计算机文化基础》等课程,给后来获得“最受学生欢迎课程”称号的《网络应用与信息技术》,贡献了大量的内容储备。准备好一门课,马钊的经验是要多看书,不能只看一本书,也不能只看这一门课的书,除了阅读这门课程的经典教材和书籍,还应阅读相关课程的书,这样讲课的时候才能旁征博引、游刃有余,讲台上的自信也由此而来。为了讲好“C语言”,马钊前后买了30多本相关教材和书籍,一本本认真阅读,做好笔记,还准备了大量的电子教材。
“多上机+多带上机”也是马钊教学的特点,他发现,鲜有一本教材是十全十美的。上机实践就成了查漏补缺的一剂良药,有时候会令自己欣喜无穷。书中没讲清楚的,一上机一实践,一目了然。学生的想象力、创造力是无穷的,这个创造,不仅来自于正向的创造,同样也来自于反响的错误。马钊说:“有时他们上机时犯的错误是我万万想不到的,这恰巧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经验”。
2018年马钊在本科教育教学会议上作报告 张玉贤 摄
潜心课程设计 重视过程管理
一门课程精彩与否,不仅要有好的内容支撑,还需要潜心教学设计,将内容完美呈现。教学设计,也是马钊非常重视的教学环节。为了上好C语言课,马钊主动承担各专业的C语言课程,并在课前反复试讲,甚至开车的时候也会在脑子里“讲”,并且针对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,摸索出不同的教学方法。多年来,他养成了一个习惯,会在课间赶紧把心得以及课堂中学生的奇妙想法,顺手记在黑板的一角,拍照保存,回去后再整理到教案中,这样的照片有几百张,这些心得体会,积累成了一本将近10万字的讲义。
根据这些讲义主讲的MOOC课程《零基础学C语言》一经推出,便被爱课程网站置于首页轮播,连续三周位居全国课程热度综合排行榜榜首,单次选课人数位列武汉地区所有高校所有上线课程第一位,全球20余国家517所高校在校学生选课。“我们自己当听众的时候,往往不太喜欢‘懒洋洋式’的讲授者,大多数学生也是如此。”每一堂课,马钊都激情满满,不论头一天晚上工作到多晚,只要走上讲台,他就不会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疲惫。
“我每年带‘C语言’这门课程,至少上过50次,面对不同的学生,我也常常需要改变教学方法”,马钊说。有一次讲授函数,马钊事先准备好的模块化拼装电脑的例子,学生听后好像并未认同。于是他灵机一动,自己先做好顶层设计,找来5位同学,师生6人现场写函数、做测试,完成了一个简单的计算器,模块化编程的思路充分体现,学生参与兴致盎然,记忆深刻。学生的奇思妙想和互动也令他对教学相长颇有体会。
上课的时候,学生最怕写出死循环的程序,会无疾而终。马钊却说希望教学这件事,永远是个循环,“让我们在这个无限循环中不断迭代,做一名优雅的教师,上一门优雅的课程。”
上一篇: 李忆祖校友:用大爱和奉献书写人生
下一篇: 90后行星科学博士生追梦“嫦娥”